放贷钢贸首吃螃蟹,如今深陷泥淖中
台州无缝钢管据报道,民生银行在
2005年左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。在当时钢贸商对资金的疯狂饥渴情况下,放贷给钢贸商,利率上浮
20%却越做越大。随后引来其他银行蜂拥效仿。但最近一个月,上海共有
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案件开庭,其中民生银行开庭数超过
20起。民生银行作为最早涉足钢贸领域的银行,如今到底有多少钢贸贷款已无从知晓,但其在上海钢贸贷款当中陷得最深却已成为业内外共识。
早在去年
8月,建行、光大、民生等银行就已将上海多家钢贸企业告上法庭。据悉,截止
2012年
9月
5日,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共计
1975亿元,占全市中资银行贷款余额的
4%,钢贸贷款中有
275亿已转为不良贷款。当时民生银行行长助理兼授信评审部总经理石杰就曾向媒体指出,
“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再持续半年以上,那么钢贸行业的不良贷款可能会大规模出现。
”如今刚好半年过去了,起诉数量已经较去年
8月增加了
10倍
!台州无缝钢管
据民生银行资产监控部李子玉介绍,民生银行在钢贸方面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冶金事业部,表内外余额总计在500亿左右。
市场对民生银行在钢贸领域的风险早有担心。甚至有投资者预计,民生银行在钢贸领域可能最坏将产生60亿左右的坏账。而2012年度,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为180亿,核销坏账仅18亿。
金融服务“创新”是把双刃剑民生自酿钢贸苦酒
钢贸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,资金需求大;其次,钢厂在产业链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,不可能以赊销方式向钢贸企业供货,因此钢贸商十分依赖外部融资渠道;最后,钢贸企业货物及资金周转速度快,且经营持续性强,能给银行带来可持续的业务量和一定的存款沉淀。
因此,钢贸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得益于银行的支持,而银行在支持钢贸行业的同时得到规模和利润的回报。据媒体报道,钢贸商在银行贷款,利息上浮
30%。一般情况下贷款
2000万,要先把
1000万作为存款放在银行,之后还要加收两个点的中间业务费。
台州无缝钢管
与此同时,银行还往往以金融服务
“创新
”之角度,无视部分钢贸企业为了博取更高收益过度借债,无视钢贸企业通过
钢材期货进一步放大杠杆。据报道,一些钢贸企业甚至还将资金从钢材贸易挪向房地产、民间借贷等领域,相对钢贸业务来说这些领域风险更大,而且需要长期资金支持,而钢贸的负债基本是短期资金,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
有业内人士尖锐的指出,这些原本可以称之为
“极大创新
”的金融服务,却随着钢贸企业的盲目扩张而让银行背负极大风险。民生银行是首吃
“螃蟹
”者,参与时间早、合作深,参与的体量也较其他银行大,在风险暴露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就不足为奇。
台州无缝钢管